质量强国之路怎么走国务院《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

点击次数:  更新时间:2016-05-25 15:05:18  【打印】  【关闭】

 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《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,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,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建设质量强国。
  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也是《中国制造2025》从正式启动转向全面展开的关键时期。《行动计划》为建设质量强国提出了怎样的路径?日前,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进行了解读。
  《行动计划》中关于品牌建设的具体措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。如制定质量品牌“十三五”规划,主导制定品牌评价的国际标准,推动提升品牌保护意识,加快构建质量和品牌社会共治机制等。
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唐晓芬认为,品牌缺失是我国产业“大而不强”的显著软肋。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,但仍然是一个品牌弱国。以每万亿美元GDP的全球500强品牌数量计算,2014年中国的数值为2.99,而日本为9.13,美国为10.45。
 造成我国品牌弱势局面的直接原因是质量差距。唐晓芬曾对国内外消费者做过一次调查,结果发现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感受主要是价格低、制造规模大,而在安全性、质量、可靠性、设计能力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均呈负面认知。
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剑波认为,海淘的出现也是民众消费需求升级的表现。当下个性化、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,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在产品细节、做工、性能上多下功夫,努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。同时积极推动质量技术创新,增加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供应,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“这些在《行动计划》中都有体现。”他说。
  在提升质量的同时,《行动计划》还要求加强质量安全监管,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,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等;并针对医疗服务质量、公共服务质量、物流服务水平和金融机构服务质量提出专项行动。“这大大加强了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。”蒋家东说。
 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主任吴甦建议,在政府或行业层面设立行业和区域范围的奖项,引导企业、行业乃至全社会对技术工人的认知重塑;鼓励各地根据人才缺口,对专业性技术人才引进给予政策支持,切实解决这类人才的医疗、教育及社会保障问题。“在培养和树立工匠精神方面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,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和地位。”他说。(来源: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)
 

客服

工作时间

周一至周日

8:00 - 18:00

在线客服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①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②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