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产者的质量管理

点击次数:  更新时间:2015-12-23 16:12:53  【打印】  【关闭】

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日本的质量管理(www.cw-sz.com)不是购买好产品的质量管理,而是制造好产品的质量管理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,“Made in Japan”这一词语被作为粗劣品的代名词而使用。由于战争,日本的工业遭到破坏,复兴日本经济的道路,在国土狭窄、资源贫乏的日本只有进行工业立国。通过工业产品的输出来满足国家的经济发展,是具有丰富而优秀劳动力的日本最符合的方法。克服了很多的困难,工业复兴开始了,从此以后日本的产品不能是战前便宜而不好的“Made in Japan”.要稳定输出产品,质量必须要好的想法一直在战后日本工人的心中。
买方的质量管理主要把活动重点放到了产品的检查和工序的监查中,生产者的质量管理是把重点放在改善和市场中,必然成为后面所述的TQM,也就是全公司的质量管理活动。
例如对于制造不良,作为买方的质量管理,是通过切实检查分类,挑出不良品或者进行修理来解决问题。这路方法最简单,买方主导的质量管理比起在工序中的防止不良品发生,更重视挑选和检查,容易认为有严格的检查则可以获得质量。但是,从供方的立场来看,严格的检查不是问题的解决。严格检查的结果带来的是工场内不良品的增加,只是将外部损失转化成为内部损失,检查的优点少。对于供方需要的是,改善工序,消除不良品的产生。另外,通过活动得到技术的进步。供方的质量管理不是严格的检查,而是必须构筑不出现不良的生产系统。这样的质量管理在日本产生,所以称为“日本的质量管理”。日本以外很多国家的企业也实证了,重视质量的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有力手段,采用日本的质量管理的企业在海外也增加了。


客服

工作时间

周一至周日

8:00 - 18:00

在线客服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①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②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③